采编系统入口
期刊信息
本刊声明
编辑部公告
由于气候、地理、政治和社会等多方面的原因,数千年来中国一直存在经济发展不平衡的现象。夏商以后,位于黄河流域的关中平原和华北地区是全国的政治和经济重心;唐以后,由于战乱等原因,经济重心发生了南移。明清时期,伴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次第展开,中国经济的重心又一次发生移动,即由内陆向沿海的东向转移。明清时期的这次经济重心转移,影响深远,格局迄今未变。
“基本经济区”概念
1934年,一位年轻人在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完成了他的经济学博士学位论文,题目是Key Economic Areas in Chinese History: As Revealed in the Development of Public Works for Water-Control (中国历史上的基本经济区与水利事业的发展,中译本为《中国历史上的基本经济区》)。两年后,这篇博士论文以专著形式在英国伦敦出版。国际著名学者李约瑟在他的《中国的科学与文明》第1卷中,认为这本书“是迄今为止任何西文书籍中有关中国历史发展方面的最卓越的著作”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