采编系统入口
期刊信息
本刊声明
编辑部公告
大江大河,浩浩汤汤,奔涌不息。治水,关系国泰民安,关系岁稔年丰。长江、黄河两条母亲河养育了中华民族,孕育了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。护一江清水,保大河安澜,是全体中华儿女的美好期盼。
继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之后,又提出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战略,国家的“江河战略”就确立起来了。
作为推进国家“江河战略”法治化的重要成果,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长江保护法、黄河保护法两部流域专门立法,将党中央的治水之策上升为法律,推动流域良法善治。这不仅是制定新法、完善治水法律制度体系,更是我国江河治理智慧的结晶,反映了江河治理从观念、策略、制度各方面全要素的转变,标志着流域的治理与保护进入新的历史阶段。
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,要贯彻依法治水,继续做好保护治理母亲河这篇文章,进一步贯彻落实长江保护法、黄河保护法。如何理解流域专门立法对江河治理的意义影响?立法成效怎么样?下一步法律实施面临哪些问题?记者日前进行了采访调研。
法治引领流域治理
2016年,《长江经济带发展规划纲要》印发。4年后,2020年12月26日,《中华人民共和国长江保护法》经全国人大常委会会议表决通过,自2021年3月1日起实施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