采编系统入口
期刊信息
本刊声明
编辑部公告
送托量不及咨询量十分之一 家长对安全照护、教师责任等存疑
乳儿班 托小班如何让家长放心?
对于双职工家庭来说,小月龄幼儿的照护是普遍存在的难题。“小小孩”如何养得好又养得起,一直是幼儿托育服务关注的重点。
今年,0-3岁孩子的托育服务纳入北京市政府重要民生实事项目。数据显示,截至今年7月,本市托育服务机构已达千余家。在本市的托育服务机构中,不少设有托育价格较低的普惠“乳儿班”“托小班”,服务6个月至2岁前的“小小孩”。然而在实际中,“乳儿班”普遍存在招不满的情况,原因主要是家长对幼儿在园的安全照护,以及教师责任心等方面的担忧。
那么,由6个月、1岁和1岁半的小宝宝组成的“乳儿班”“托小班”,能从多大程度上缓解育儿压力?如何做到让家长“放心”,守住托育服务安全底线?日前,北京青年报记者探访普惠托育机构中的“乳儿班”,实地了解这些“小小孩”的一日生活现状。
现场探访
硬件配置
母婴室设婴儿床 所有墙面软包装
“宝贝,咱们一起来打开游戏桌上的机关吧……”日前,普惠托育机构、通州区瑞童儿童成长中心一层的活动区里,6名可爱的小宝宝在老师们的陪伴下开心地玩耍。刚刚1岁4个月的“妹妹”在老师怀里摆弄着益智游戏桌上的“机关”,不时跟老师撒娇,还抓着老师的手让老师帮助她按动开关。而她旁边1岁半的小付予则跑着要去玩淘气堡中的滑梯,负责照顾付予的老师则抢先坐在滑梯下,等待他从滑梯滑下。
“孩子们正在进行午饭后的体能活动。”该中心园长冯敏告诉北青报记者,每天中午12时30分至13时,是幼儿们的体能活动时间,如果天气好,幼儿们还会到户外活动。
北青报记者了解到,这6名幼儿中,有3名幼儿是从7个月就来到该中心接受托育服务的。冯敏介绍,今年3月份中心开设了“乳儿班”,“当时,第一批‘乳儿班’的幼儿仅有两名,均刚满7个月,是一对龙凤胎。中心在照护方面做了很多尝试。如今,这对龙凤胎已经是1岁4个月的宝宝了。”冯敏坦言,“乳儿班”幼儿的成长变化非常迅速,需按月龄养育,为了符合“乳儿班”幼儿的成长规律和保证幼儿的安全,该中心对不同阶段的“小小孩”养育都有“专属定制”。
北青报记者注意到,“专属定制”在该中心的幼儿养护中随处可见。硬件方面,托育中心的“母婴室”里,专门添置了两张设有高围栏的婴儿床,是六七个月小宝宝的“专属定制”。大教室中,40平方米左右的软垫专供孩子们爬坐行走,促进大运动发展。教室周围均包上了90厘米高的软包。除了教室的软包,整个中心的墙面也都包上了软包,所有的尖角位置包成了圆角。桌子、椅子、午休床等比普通幼儿园的要低一些。